据许某交代,朋友李某经常帮助一些学校老师联系生源,一般都是成人教育的生源,他自己曾经也经历过成人考试,总觉得这样的考试准入门槛低,水分又多,随便混混就可以了。当李某告诉他有4个考生有事无法参加考试,求他帮忙时,许某二话没说就答应了,他找来平时一起做兼职的朋友,答应她们考完一门给100元作为回报,只要求卷子写满就行,不需要正确率。由于时间紧迫,许某只找来3个人,“因为当时实在没时间了,我就自己来代考了,我让许某把需要代考的4个人的身份证拿来,又组了一个微信群让双方互相认识,第二天就参加考试了。”
但对我来说更加荒唐的是,张有德的失实文章几年来在国内造成很大反响。全国很多学校组织了学习我的“事迹”的活动。有些语文、英语、政治教学参考书和试题也以我的事情为材料。还有很多人表示对我进行捐助。其中绝大多数捐助我当时就婉言谢绝,同时告知张文的失实情况,但这也造成一些捐助者的失望或不理解。而少部分捐助由于我那时年纪小和其他各种原因,我当时无法拒绝。例如,有些人通过政府对我捐助,而我事先无法与捐助人取得联系。
《北京:5个中风险区 顺义局部聚集性疫情,5人被问责》它就是用“我”的口吻来写的。传着传着,网上别的媒体的转载,就成了作者是我了,据说“我”还因为这个得了某个文学奖。从网上可以查到我得文学奖。那时候年纪小,也不知道这种事应该怎么处理。后来我写过一个澄清,但是也没什么太大的效果。




